教书育人 乐在奉献
—— 法政学院丁法营师德先进材料
丁法营老师在从教二十四年的教学岗位上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地对待本职工作,始终用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先进模范作用无私地奉献,在教学、管理、科研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以自身的行动实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追求,作为总支委员,丁法营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处处起到带头作用,求实、创新、严谨、扎实地开展教学工作,成为两课教学方面的行家里手。由于教学认真,工作负责,业务素质强,多次受到学校及学院表彰,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等,法政系党总支也多次获得优秀党总支。
热爱教育事业, 乐于无私奉献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师,丁法营老师十分注重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个人素质修养。在思想修养方面,把师德修养放在第一位,一言一行严格按照师德规范去做,身教胜于言教,做到了爱校爱生、以德服人、以情育人、以情感人。在业务素质上做到不断进取和学习,走在两课教学改革的前列。为人师表是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所提出的比一般职业道德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人格、品行所具有的感召力,是师德的支柱。无德无以为师,要做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强烈的事业心激励着丁法营老师关爱学生,勤奋任教,精心备课,优质施教。坚定的教书育人的信条使丁法营老师多年养成一个习惯:教学是第一位的,学生是第一位的。在教书育人方面坚持原则,认真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去执行,严格要求学生,不徇私情、不吃请、不受礼,实事求是地记考勤、评定学生成绩。坚持科学的教书育人理念,为学生的终身、长远利益负责,不会因学生是否喜欢而无原则的去迎合学生、讨好学生。爱护学生,帮助解决思想、生活等困惑或问题。在学生组织的多次帮危扶困捐款活动中捐款。当发现有的同学因学习和生活上的各种问题产生负面情绪时,主动了解情况,耐心做好思想工作,并积极与学院有关方面沟通、协作,妥善地解决问题。
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加强专业素质
虽然丁法营老师在法政学院属于老教师,但不断研究教学新思路、新方法,在教学理念上不断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参与到两课教学改革中。教学工作中,认真探索教学方法,摸索新的教学模式。特别是重点探讨思政课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已取得一定进展。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设置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比如,在上课的前十分钟,让学生上台交流有关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然后,对学生的一些不太科学的思想认识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析引导。这样既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问题,激发他们学习政治课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对他们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和错误想法进行积极的引导,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功能,很受同学欢迎,也收得了明显的成效,多数同学表示,通过这个活动使自己在关注社会,思考问题,表达沟通等方面都颇有收获,以前对一些问题的模糊认识和错误想法也得到了澄清和纠正。
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精心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关心学生学习,了解学生实际,确定相应教法,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准确无误。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意能力的培养,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文与道的统一。在教学中努力创建师生双方积极性高的课堂气氛,精心将知识要点系统地讲授。讲台很大,看你如何去施展,在信息知识迅速更新的现代,不跟上时代的步伐是不行的,是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社会需求的。在大学教育中两课承担着素质教育的重任,是培养综合人才的重要学科,在备课中丁法营老师所用的例子和讲解常常和时事,道德观念联系在一起,和当今用语联系在一起的,常用启发式,问题法去引发学生思考问题,去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教育学生自尊,自爱和关心他人的道德品质,
在课堂上丁法营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到老师在关注他们,心里有他们。让班级的同学自愿编组,组成学习小组,选出组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形成团队精神。每个学生都有潜力,要善于发掘。每堂政治课都留出几分钟让学生演讲,使学生养成关心社会问题的好习惯,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自信和语言表达能力,从中也发现了不少演讲和辩论的人才。许多学生爱上了政治课,把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
在教学中丁法营老师十分注意学生的学习情绪。努力营造人文氛围,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拥有了良好的心境,则思路开阔敏捷。在教学中把课堂变成学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境。民主的师生关系,才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保护学生的创造渴求,敢于发表见解,才能为创造思维的激发和培养打好基础。丁法营老师把自己的手机号,信箱和博客都留给了学生,有问题及时联系,及时解答和回复。
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丁法营老师不断实现着自己的心愿:"教书育人,无愧我心",在三尺讲台上,不断以更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更垂范的仪表影响人,以更平和的态度对待人,以更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更博大的胸怀爱护人,用更伟大的人格力量,共同完成这个时代赋予教师的全新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历史使命!
201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