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2021〕45 号
-------------------------------- ☆ -------------------------------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河南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总体思路,推进“三全育人”,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持续推进国家教学标准落地,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持续深化“三教改革”,促进育训结合、书证融通;切实推动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常态化,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素养,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结合上级文件要求和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的组织领导,根据我校文件《焦作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焦大发【2020】36号),由教学指导委员会下设的教学技能大赛组委会负责比赛的组织和评审工作,组委会成员从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中抽取。
二、参赛对象
全校在职教师(包括在编教师在岗、签订正式聘用合同并连续全职在学校工作一年以上的在聘专任/兼课教师),学校正式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可按要求参加专业(技能)课程组的比赛。
三、参赛要求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2—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目标达成、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1.教学内容。立足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关注有关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结合专业特点,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等内容。实训教学内容应基于真实工作任务、项目及工作流程、过程等。
2.教学设计。依据学校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选取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合理应用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教育教学,进行考核与评价,持续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专业课程应基于工作任务进行模块化课程组织与重构,采用强化能力培养的项目化教学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3.教学实施。教学实施应注重实效性,突出教学重难点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实现师生、生生的深度有效互动,关注教与学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注重合理使用国家规划教材。专业课程应积极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实训教学应运用虚拟仿真、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信息技术手段以及教师规范操作、有效示教,提高学生基于任务(项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
4.教学应变。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影响,落实“停课不停学”要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组织形式和资源提供等,总结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经验,推动创新、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更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育生态。
四、比赛分组
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分设公共基础课程组、专业课程一组、专业课程二组共3个报名组别。
1.高职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作品应为公共基础课程中不少于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2.高职专业课程一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基础课程或专业核心课程或专业拓展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3.高职专业课程二组:参赛作品应为专业核心课程或专业拓展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其中必须包含不少于6学时的实训教学内容。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中的实习项目工作任务也可参赛。
各分组包括五年制高职后二年课程。专业课程一组、二组作品不能出现专业大类的重复(同一专业大类作品不能同时参加专业课程一组和二组)。
五、参赛作品及材料
教学团队选取某门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要求的教学任务作为参赛作品,完成教学设计,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教学内容要符合教育部印发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中的有关要求,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应突出思想性、注重基础性、体现职业性、反映时代性;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内容应对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教材的选用和使用必须遵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和要求。鼓励推荐落实中职公共基础课程标准、体现课程思政和劳动教育要求、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和中外合作办学、针对高职扩招生源特点实施教学、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效果良好的参赛作品。
参赛作品材料包括实际使用的教案、3—4段课堂实录视频、教学实施报告,另附参赛作品所依据的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具体要求见附件1)。
六、比赛办法
(一)院部初评阶段。
1.初赛由各学院组织,于5月6日之前结束。
2.各学院根据自身情况组织开展本学院的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承担本学院教学任务的校内兼课教师也可参赛。参赛团队可自由选择公共基础课程组、专业课程一组和专业课程二组参赛,从我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开设的课程中选取比赛课题,最终选拔产生参加决赛的团队,并在5月7日前将决赛参赛报名表(附件2)和参赛汇总表(见附件3)报送教务处,电子版发送至jzdxjyk5516@163.com。
3.参赛教学团队需在5月7日上午,统一提交教案、教学实施报告、3—4段课堂实录视频、课程标准等参赛材料(参赛所有准备材料参照附件1)。每个参赛团队的打印材料用档案袋封装,电子版打包,均需注明团队负责人和参赛课程)。以上所有材料需提供2份(1份匿名+1份实名),电子版同时发至jzdxjyk5516@163.com邮箱。
4.要求各院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做好大赛的动员、选拔及推荐工作。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制定具体的比赛方案并提前报至教务处备案。评审过程要公正公开,比赛结束后成绩要在本部门公示。
(二)校级决赛阶段
每个学院最多推荐2件参赛作品参加校级决赛。
决赛采取材料评审和现场决赛相结合的形式,总成绩中材料评审与现场决赛分值各占50% 。
1.材料评审
参赛作品材料包括实际使用的教案、3—4段课堂实录视频、教学实施报告,另附参赛作品所依据的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具体要求见附件1)。
材料评审得分=校内评委评审打分*50%+校外评委评审打分*50% 。
2.现场决赛
现场决赛时,教学团队按抽签顺序在参赛作品范围内随机抽定1学时的教学内容,在备赛场所限时完成准备,然后进行现场讲解和模拟实际教学,并回答评委提问。现场决赛情况将全程录像,并在线直播。
(1)抽签
决赛当天,教学团队按序进入备赛场所,在参赛作品范围内随机抽定1学时的教学内容。
(2)现场展示
教学团队按时进入比赛室,教学团队首先简要介绍教学实施报告的主要内容、创新特色;针对所抽定内容进行无学生教学展示(如新知讲解、示范操作、学习结果分析、课堂教学小结等),教学展示应符合无学生教学情境。
教学展示总时长不超过15分钟,其中介绍教学实施报告时间不超过5分钟,无学生教学展示时间不超过10分钟。
(3)答辩
评委针对参赛作品材料、教学实施报告介绍和无学生教学展示,集体讨论提出3个问题(包括参赛作品所涉及的学科、专业领域的素质、知识、技能等)。评委讨论时教学团队回避。
教学团队针对屏幕呈现的问题(评委不再复述或解读、可以事先指定答题者),逐一回答并阐述个人观点(可以展示佐证资料),时间不超过5分钟(含读题审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评委可以追问。
3.决赛阶段的材料和现场教学展示均由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评审,根据参赛作品材料评审、现场决赛,确定比赛成绩。比赛结果将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公示。
七、奖项设置
坚持宁缺毋滥原则,根据总成绩进行排名,一等奖5%、二等奖10%、三等奖15%(决赛队伍数量为基数)。对于组织工作做得好的院部颁发优秀组织奖,比例为参赛院部数量的20%。
获奖团队将由学校推荐参加对应的职业教育教学竞赛省赛、国赛项目。在各级竞赛中获奖的团队按照《焦作大学教育教学项目资助和奖励管理办法(修订)》进行奖励。
八、其他要求
1.以教学团队形式参加比赛。每个教学团队由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含实习指导)任务的教师组成。参赛作品教学内容所属的专业和课程须为近2年内学校实际开设的专业和课程,团队成员须实际承担有关教学任务。
2.除公共基础课程组外,每个教学团队可吸收1名学校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作为团队成员参赛。
3.参赛作品应为原创,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或其他法律纠纷,其责任由教学团队承担。除教学团队事前特别声明外,比赛执委会拥有对参赛作品进行公益性共享的权利。
附件:
1.参赛作品材料及现场决赛有关要求
2.参赛报名表
3.参赛汇总表
4.材料评审评分标准
5.现场评审评分标准